首頁
第四屆
評審的話
精磚競賽大公開
歷屆亞軍隊伍
歷屆賽事回顧

寫給第四屆昇陽精磚獎的參賽者們 (第三屆評審委員                       黃模春 建築師 2009.6.1

常聽說:建築業是社會經濟的火車頭產業,或者:不動產業對社會經濟會產生非常巨大而全面性的〝波及效果〞(spillover effect)。這些說法有點抽象,換別個簡單具體的例子就更容易了解:日本舉辦2009世界經典棒球大賽的經濟波及效果保守估計至少364億日円;而韓國棒球代表隊獲得經典大賽亞軍的波及效果可達8,395億韓元,韓國滑冰選手金妍兒榮獲世界花式滑冰錦標賽冠軍的波及效果為2,280億韓元,以上兩者合計達1兆675億韓元。不動產業的鉅大波及效果,老實說平時我們不太能夠感受;但如果隨便問個人一生中最昂貴的消費會是什麼?答案幾無例外:買房子。可見〝房事〞實乃人生大事。攤開報紙雜誌,連篇滿版誘人的房地產廣告,至少告訴我們兩件事:其一,不動產業正散發著龐大驚人的經濟動能。其二,追求理想住居,即所謂〝安身立命之所在〞,不啻是人生終極目標。

誠如前文所說,不動產業的運作,既是社會經濟的主要動能,它也是普羅大眾追求安身立命人生終極目標的憑藉。

參賽者在參賽過程中的密集學習、面對如何將創意與實務結合的挑戰、以及如何精要生動而且具有說服力地演示競賽成果等體驗,都將對其未來人生意義深遠影響重大。如果有人問我對昇陽不動產精磚獎的感想,我會說:「假使在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參加過像精磚獎這樣的不動產模擬競賽,我的建築生涯將大為改觀,建築專業思慮很可能提早十年趨於成熟。」所以,我應該說相當羨慕所有精磚獎的參賽學生,在他們尚未進入社會職場之前,竟然有不動產業者願意如此不惜工本,提供絕佳機會讓他們學習並實際演練。

又如果有第四屆精磚獎的參賽者問我想贏得這場競賽要注意些什麼?就個人管見,我會告訴他們:

(一)

詳細踏勘,徹底了解你的基地;宅的都市區位、周遭環境。從各種角度詳查基地特性,更要揣摩從基地內部對外的景象,如同你己經住在這裡或在基地內工作、生活,白天的狀況如何?夜間又如何?

(二)

鉅細糜遺列出基地的優缺點,據此深入思索如何將利基在規劃設計中放到最大,將不利處縮到最小;或甚至於將缺點〝特殊化〞使之反轉成優點。而這往往是規劃設計創意的萌發處或突破點。

(三)

建築絕不只是技術操作,所以儘量不要只以〝專業〞視之,設法在你的建築思考中融入人文、環保、社會、經濟、美學…等議題並予以整合。

(四)

缺乏可行性的經濟活動在現實世界中是不存在的,所有產業皆然。所以任何創意、理論、訴求最終都必須檢查它的現實可行性,要這樣做往往很痛苦,然而這正是你在參賽過程中另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 ― 〝學習放棄〞。學習放棄許多你自認很炫或超棒但實際不可行的好主意,直到你能以具體的方式來論證它具有可行性為止。

(五)

如果能夠的話,除了校內的指導老師之外,尋求實務界的諮詢對象,像建設公司業者、房地產行銷廣告業者或建築師、結構、設備、施工專業者…等。

(六)

凡是競賽,從沒有在時間截止前一切都已製作妥善完美這種事情,所以事先仔細規劃時程表,在某一時間點之前,必須結束圖面及書面作業,用心製作並〝演練〞你的現場簡報。

(七) 現場簡報非常重要。它對最後的勝負往往具有超乎想像的決定性影響。團隊的意志力、合作默契、創意及說服力如何?在簡報時會活生生地被與會者所覺知。由此觀之,事實上參賽者是同時參加兩個競賽:一個是題目要求內容的競賽;另一個是現場簡報,如同一場show的競賽。
 

       讓我們再回到一開始的話題。我彷彿看到所有參賽者們都躍躍欲試,準備加入這個火車頭一般,對社會經濟具有巨大波及效果的行業。我也私下期盼,所有參賽者們都能在參賽過程中體認到,不動產業不只是為了蓋出一批批好看又可以賣出高價的房子。經濟目的固然是不動產業的現實表徵;骨子裡我們的一切作為,也是為了在解決普羅大眾居住問題的過程中,注入人性與環境關懷、創造與美學的思維、以及各種建築技術面與品質面的提升。我認為那才是不動產業得以永續經營的內在活泉。在此預先恭喜被錄取進入正式賽程的12組參賽者。不論最終得獎與否,這個參賽的經歷,保證必將大大地豐富你們的人生

 

慕樺廣告 - 黃毓玅總經理(第三屆評審委員

從踏進房地產這個領域,已超過二十年;正因為實質參與過台灣房產發展的軌跡,才更 能體會並佩服昇陽建設創辦『精磚獎』的用心,為房地產的傳承與創新,付出相當大的 貢獻。 這些年來我到世界各地觀摩建築,無論是Richard Rogers、Norman Foster、Zaha Hadid,或是安藤忠雄、伊東豐雄…等等,每每都為大師傑作讚嘆不已!然而回到國內卻又不禁悵然,難道台灣無法培育這麼傑出的建築人才嗎?幸而,昇陽建設開啟了發掘台灣建築明日之星的第一步。

就在幾天前,我收到了一封來自「世界」的手寫信,字裡行間彷彿帶我遊覽了一趟歐洲大陸的建築之旅;原來是第三屆冠軍成員之一的陳同學,在經過『精磚獎』的洗禮之後,趁著研究所學業完成的空檔,給自己一年的時間走出去,體驗國際觀。

透過獨自旅行,人得以與自己對話,那是一種自我反思的過程,如同經歷了一場心靈之旅,讓生命更為豐盛;陳同學在旅行中感覺到世界的廣大無際,深深震撼了他的自覺,讓他體認到自己的渺小不足,於是在捷克提筆與我分享他的見聞,也確定回國後將積極投入建築領域,打造一條更與眾不同的成長之路。這就是『精磚獎』琢璞為鑽的成果以「Better house,Better life」為企業核心,昇陽建設不僅在工法創新,更注重人性與人文;
昇陽建設的每一件作品,都蘊含了「良品、好宅、好生活」的概念,現在這個概念不僅成為企業的DNA,更透過『精磚獎』的模擬競賽,潛移默化到建築相關科系的莘莘學子身上。

 

感謝昇陽建設的用心,尤其簡總經理本身即是科班出身,更了解學術與實務間的不可偏廢,因此『精磚獎』從一系列實務性研習課程,到團隊合作無間的模擬規劃,讓學子們在校期間吸收的理論基礎,有機會轉化為實務面上的操作,縮短「知」與「行」之間的差距;『精磚獎』為學子們架起了一座連接校園與社會的橋樑,讓在學菁英提早融入實務,提升國內建築人才的能量。

我有幸受邀擔任第三屆評審,也確實感受到國內建築相關科系學生的傑出與企圖心,有些作品甚至臨近職業水準,讓我不僅驚豔,也深感欣慰,對未來這些人才投入房地產後的化學變化感到無比期待!因此也想藉由這個機會,貢獻一些個人淺見,希望對參賽者能有所幫助。

未來建築將走向新的價值觀。創新是不斷進步的動力,創新是永遠的課題;新生代的菁英深受資訊時代的滋養,對「新」的敏銳與反芻能力是與生俱來的,面對「創新」自然是遊刃有餘;然而創新不是天馬行空,創新要被落實,因此平衡創意與務實,就是創新的第一步。

王偉忠先生提到:「創意向來不是發明,而是發現」;因此我給參賽者的建議是「觀察」。接軌國際,我們發現世界建築大師都在思考同一件事,就是建築如何與環境共生、城市共創,不僅成為美麗地景的一部份,還要與地球永續,因為暖化是我們無法不去面對的真相,透過節能、減碳、綠化的趨勢,綠建築、物理性節能,甚至一座一座矗立起來的「垂直綠牆」,都是觀察自然環境變遷所發想出的創新,也是創意與務實平衡的最佳範例。

再從人文結構改變當中,我們察覺到未來高齡、少子化的趨勢將愈來愈明顯,單位家庭人口減少,新的市場需求也產生,這不僅是商機,也是創新的方向,「三代同堂二代宅」的產品應運而生,像昇陽建設所提出充滿人性化的「高性能住宅」也將成為流行。這樣的創新,符合當下趨勢,也滿足市場需求,就是一種非常務實的創意。

台中市長胡志強先生說過,「文化是城市的一張臉」,透過對城市環境的觀照、突破冷漠藩籬,找回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將文化融入建築的思維中,塑造出屬於城市的美麗面貌;這是一個浩大工程,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建築人才的薪傳,一棒一棒承接下去。
相信昇陽『精磚獎』所培訓出來的種子菁英,將是值得期待的下一棒。

『精磚獎』的菁英們,整備好你們的實力與創意,準備接棒了!

 

活動聯繫請洽專線:02-2777-1355 分機1305、1537或1506 E-mail:amychen@sunty.com.tw
建置維護 昇陽建設.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