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賽動機:

  • 進入建築所前我們來自多元地科系背景:地政系、土木系、化工系等,因此在學習建築設計時,我們時常希望綜合考量建築產業的更多面向,進而產生更大的影響力;惟建築所的訓練以設計思考的訓練為主,缺乏實務的經驗培養,而「昇陽建築投資精磚獎」提供了這方面的機會,從取得土地、分析規劃、建築設計到包裝行銷,能夠完整參與到整個建築產業上、中、下游的各個環節,提供我們從建築設計專業訓練以外的角度,進一步務實地認識建築的機會。

預期收穫:

  • 1.前期土地分析之綜合評估:了解在進入設計階段前,一個實際的建案將要如何架構框架,幫助後續的設計能落地實行。
  • 2. Business Model:建築除了與人和環境的關係外,需要能在建造與銷售的流程中達到永續的經營,才能持續創造出好的空間。因此,了解工期與興建成本是重要的,我們希望可以透過這次機會,有效檢驗設計與施工的關係,使整體效益足夠滾動下個案子進行。
  • 3.廣告與銷售包裝:好的建築需要有人的認同才能存在,因此廣告銷售等通路是觸及消費者的重要工具,希望能了解實務上是如何有效傳達,進而在競賽過程中實體操練,在未來設計時更能掌握與一般大眾溝通的方式。
Go to Top

參賽動機:

  • 臺南維冠大樓事件的創傷已烙印於臺南市民心中,「家」除了舒適、溫馨、遮風避雨外,住宅「耐震」能力的要求遠遠超過單純的住宅美學。對於非本科系的我們,想藉由此次參加精磚獎活動,實際瞭解好的住宅建築是如何在「安全性」與「美學」的苛求中,找到平衡點。

預期收穫:

  • 透過密集規劃的研習課程,全方位的學習建設公司的運作流程、土地與建築規劃設計,及最終的包裝、行銷策略,以瞭解「好宅」的相關規劃過程、耐震設計的安全議題等,從而培養正確的建築觀念,透過不動產專業知識的選購或建築法規,提升住宅市場品質。最後,也期望能有更多的機會瞭解「節能、環保、安全、健康、科技化」等高性能住宅規劃趨勢,從而認識住宅的實質功能融入建築設計中的巧心與精心的安排,以增加我們將來選購「好宅」,或以不動產的專業知識投入實際住宅市場行業。
Go to Top

參賽動機:

  • 建築工程的永續經營已是全球趨勢,並與都市創意有著交互關係。如同我們隊名(CS)所提,我們希望以都市創新(Creativity)與永續發展(Sustainability)的角度設計出符合人性與科技、都市美學與環境共存的住宅。而在這個競賽中,貴公司提供另外的實務研習營課程,除了我們既有的學校理論課程,更能給予我們實際操作的機會。故我們積極把握這樣的機會,報名這次的競賽活動。

預期收穫:

  • 1.不動產財務管理規劃的實際操作:將成本效益分析實際納入不動產營建與營運的過程中。

  • 2.團隊合作:這次我們的團隊形成,雖然都是地政學系出身,但各有所長,分別有熟悉不動產開發決策與財務分析、不動產開發與營運管理、都市與區域環境分析的同學組成。目的藉由不同專長的發揮,從不同角度討論不動產開發與營運決策。但這過程中,亦可能會發生摩擦,但這也是我們要克服的必經過程,透過這樣體驗實務操作的甘苦以及相互學習彼此的長處,對未來進入職場也是很好的銜接。

  • 3.法令的運用:很多時候,未經過實務的操作,所學之法律規則,就只是文字上的探討,並無法知道實際操作時,法令對於操作的限制。這樣只會使我們在規劃的時候,過於天馬行空,其實很多規畫是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透過這樣,我們期許運用法令,能務實地形成不動產開發決策。

Go to Top

參賽動機:

  • 多自我歷練能跟業界接軌對業界實際作業有更深認識,多參與校外課程及比賽,增加視野多學習,才能成長。 建築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趁著畢業之際,還是學生,能夠多學習,因為大四畢業,對於建築的了解是比較深入的、比較全面的,所以來參加比賽及課程,能學得能發揮得更多更好,未來前往建築研究所及就業的道路上可以發揮運用。

  • 看了貴公司主辦活動中的研習課程,讓我們這組非常想報名參加,因為這些都是非常實務的、重要的課程,對於學生非常助於聊解,從開發到建設,這是在學校學不到的課程,所以我們懇請主辦單位評審們給予我們參與的機會。  

預期收穫:

  • 從設計層面到施工層面的考量,能夠更深入的了解,學習工程實務的層面規劃,更有助於設計層面的思考,土地的開發的實務上了解,包誇了財務、人員、規劃等等,這些從業界的研習課程學習到然後回頭思考及檢討,如何跟設計結合配合,不會因為過困難的設計而影響到工程成本的上升,工程的延後等等的,期望能從這次的研習中更加的成長,了解整體流程,成為建築人。
Go to Top

參賽動機:

  • 建築產業實際上包含許多面向,本團隊成員經過政大地政學系之指導,所學包含都計、土地管理、土地經濟面向,惟學校方面是以提供知識為主,相關產業實務經驗仍需向外尋求。產學銜接是現今許多學生思考之課題,本團隊自學長姊、朋友等獲得推薦,若能參與昇陽建設投資精磚獎,勢必能獲得珍貴之實務操作經驗。且對於包含甚廣的建築產業而言,本組希望能藉由合作的過程,讓我們各自不同的能力可以相輔相成,嘗試碰撞出燦爛的火花。  

預期收穫:

  • 本團隊希望藉由精磚獎之研習營,能夠在各領域皆有可觀的收穫:

  • 1.能實際接觸實務上的財務可行性評估。建築所包含面向之廣,連帶地在財務上亦有許多須考量的部份,希望透過本次研習營可以獲得於計算財務時,需對資金、風險、收益等部份有更深入的認識。

  • 2.能對於建築之行銷、廣告等方面更有想法。好的產品還需搭配好的行銷,才能夠產生出應有的價值,現今社會愈來愈重廣告行銷,沒有好形象、多曝光的商品,價值就難以提升。我們期望可以更了解建築產業該如何包裝、行銷產品。

  • 3.與實務接軌。本團隊成員皆即將踏入業界,透過這次的參與肯定能獲得寶貴的實務相關經驗,對於未來在業界的競爭與學習上,絕對是有相當大的裨益。

Go to Top

參賽動機:

  • 如何將一塊素地,將其開發至最高最有效是為原則,但卻也是一門極大的學問。
  • 在校學習的雖是書本上的理論加上授課業師個案實務,但畢竟未能親身經歷整體開發操作,會有落差,且北部土地開發與南部土地開發的差異甚大,除課堂上的南部實務外也希望藉此次競賽參與,體驗北部房地產開發特色;另外台灣普遍住宅採用RC建築,在建築的演變裡,房子不在只有基本的居住功能,而如何讓建築完整的融入,人的生活之中,如何建築出一棟宜人宜居的好宅建築,從通風、使用便利性、結構安全、居家隱私安全等問題中研討,為此次想參加的學習動機。

預期收穫:

  • 參加此次精磚獎比賽,希望能夠學習到一套完整的土地開發規劃工作,一塊土地從買地開發規畫、銷售到交屋以及售後服務整個是一個很繁瑣的過程,且每一個環節都緊緊的相扣,也需仔細的去評估其風險及市場趨向,在對的時間推出符合市場以及消費者需求的產品,不僅在銷售上較得利,亦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雙管齊下。 預

  • 期收穫希望藉由此次參加精磚獎比賽的機會,學習土地開發規劃的精隨以及完整開發流程,以利之後在職場實務上能夠更快速地做出符合預開發土地的最佳開發方案,將其土地作最有效利用,價值發揮至最大化。

Go to Top

參賽動機:

  • 身為應屆畢業生,我們即將步出校園踏入職場,對於學校及業界間的落差,我們多少感到惶恐,剛好在網站上看到貴公司舉辦的建築精磚獎活動,其中三天研習營,不同於我們較為熟習的建築基本設計,而是著重於土地開發、財務分析、法規、行銷包裝等實務上的重要環節,我們期待能在這三天活動中,學習並掌握建築完整的生產週期,從零到一百,從前期規劃評估、設計興建到推廣銷售,並於之後的競賽中展現出成果,與前輩及其他參賽者交流並有所成長。

預期收穫:

  • 期望在三天的實地參訪與講師分享後,能夠一窺校園之外的真實產業現況,除了以往在學校操作、至事務所實習等較著重建築設計的機會外,能對臺灣建築產業有更全面的了解,從土地開發、財務分析、營建成本、建築企劃、產品行銷等不同面向,學習如何精準地擬定一個建築開發計畫,在為業主建構理想願景時,亦能包含對社會與環境的正面回饋,使建築空間能被永續經營。並期待在研習營與競賽過程中拓展視野,為個人的職涯發展帶來更多不一樣的可能,透過與夥伴合作執行一份企劃報告書,除了學習如何理性評估現實要素、策劃一項開發案,更需在分工與激盪討論中,整合出具創意的切入點,呈現出團隊特色與精神。

  • 我們相信學習的過程並不只限於這短暫的十二天的研習,而是一種觸媒,一種引介,開啟我們認識實務,初識建築開發與行銷的觀念及脈絡後,自此持續探索,逐漸找到自己在建築產業中的定位。

Go to Top

參賽動機:

  • 希望增加相關實務操作經驗知識,運用所學,增廣見聞,提升團隊合作默契。

預期收穫:

  • 期望藉由此次研討機會,學習更多土地建築相關的專案操作,能初步了解從土地開發至建物規劃的流程,透過創新的方式,深入專案與基地的討論,能夠熟悉專案規畫流程,增加實務經驗,在團隊內分工合作,腦力激盪,順利完成規劃與未來發展,對於建築我們想,不應該只是建築是什麼樣子,應該還包括使用者對於建築的共鳴,以及建築對於環境的共鳴, 已致於更深入的討論(環境與文化與人的共鳴),這關係到地區以及環境的感官,對於開發我們認為應該要去探討在地生活人文環境,讓居民過得舒服、開心,而不是產生隔閡及違和感,這一次工作營我們應該可以大膽且細心的討論甚至享受這一次的提案,好建築才有好生活!

Go to Top

參賽動機:

  • 為了更瞭解建築實務的運作及未來職場的可能性,希望在畢業之際能夠透過參加這樣的課程,學習在學校內尚未接觸的專業領域,如開發實務與財務分析等;同時也以剛做完畢業設計的狀態面對未來業界真實的挑戰,嘗試在理想與現實間找到做設計的方法。

預期收穫:

  • 在學校裡,建築設計只停留在概念設計,希望這次課程能夠讓我們對於一個案子的落成能有更完整的認識,也讓我們瞭解建築設計包裝的重要,從產品分析到銷售企劃的過程都需要經過思考,在實際演練之後也才能知道自己比較擅長的部份以及還需要加強的部分,這些跨領域的合作經驗都將成為日後重要的養分。

Go to Top

參賽動機:

  • 學習的道路是永不停歇的,透過昇陽建築投資精磚獎亦是一種學習。由於三天工作坊的內容是以往不熟悉的領域,在台灣面臨許多住宅問題下,如何去設計一個好宅?透過規劃設計內容,考慮其財務可行性、建材、環保、永住等建築相關環節因素,不僅宜居更能讓都市永續發展。

        挑戰自己過去沒有挑戰過的事情,透過這次機會可以認識各校的菁英,讓自己能有不同的人生體驗。希冀經過此次活動,自己在思考層面能有所成長外,更重要的是學習到專業知識,將學術與實務做結合,為自己人生增添不一樣的色彩。

預期收穫: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預計在模擬不同的條件設定下,打破以往未曾接觸的層面,如:土地開發實務,除書上所提及專業知識,當在市場上執行時則有哪些因素需納入其中考量?另外也預期在第三天的研習營課程規畫中之基地勘查實務經驗、成本、行銷與企劃方案等之相關因素的分析了解,亦提升對整體狀況能更掌握核心要點、貼近實務。
  • 討論「好宅」不僅是建築法規及規劃理論上,更重要的是實際勘察基地,並於規劃過程中了解如何運用興建成本與工期?達到地盡其利、物盡其用。透過參與有系統的課程設計,更瞭解市場上的運作以及操作方式,將學校所學與業界結合,加以探索每個主題其中的涵義。
  • 最後,除學習到實務上寶貴經驗,從參加競賽中以利提升自我競爭力及潛力,開拓自己對於此產業更廣闊的視野。
Go to Top

參賽動機:

  • 1.希望透過參與本次研習營,補足在地政系課程規劃上較為缺乏的建築知識。

  • 2.對於土地開發的相關課程深具濃厚興趣,並希望能再加深其有關實務面的學習。

  • 3.希望藉由實務模擬報告,體驗從無到有、實際操作土地開發的作業流程。

  • 4.在個人建築師事務所的實習經驗,體認到地政系的學生對於建築相關的知識十分有限,期許透過研習營的課程與競賽,了解建設公司的工作內容並提升相關專業能力。

  • 5.因在相關不動產投資部門之實習經驗,認為地政系的訓練較偏向市場分析、產品定位等等有限的領域,期待能來昇陽建設公司學習較全面的土地開發的實際操作。

  • 6.曾經在老師的安排下至內湖的昇陽文化館參觀,作了許多有趣的體驗和專業介紹,對於該分享印象十分深刻,希望能藉由本次課程和競賽來進一步了解昇陽建設。

  • 巧翊:

    從老師推薦此競賽並詳讀之後,對於特殊的先前訓練感到有趣,還能學習到實質的經驗與過程,尤其基地是抽籤讓人更有冒險感。我熱愛建築,也喜愛建築生命力,期待與昇陽,一同建築且思考對環境的對策,初出茅廬的我們夢想很大,但力量卻很微小,從想要建造好宅之中的源起,也讓我更想知道在業界中,好宅除了提供優質空間,維護本身初衷,又如何與文化對談?如何與新舊抗衡?也想和其他人士交流,彼此刺激發想,從狹隘走向寬廣,從粗曠走向細膩。讓夢想不只是[夢]。由於本校無其他科系同學能相互合作,更想藉由此活動增廣自己的視野。

預期收穫:

  • 因聽聞許多畢業的學長姐在土地開發及建築相關產業發展,也想對這方面有更深層的了解,昇陽建設為經驗豐富之知名建設公司,若能參與本次課程及競賽,想必能獲得許多學校較缺乏的實務經驗,對於自身專業知識和未來就職方面都能有很大的幫助。
    首先,希望藉由本研習營課程的參與,可以拓展自身在建築、土地開發方面的知識,進而去了解其實務上的作業模式,增進對於土開與建築業界的了解;另外,透過實務報告模擬的競賽,希望除了激發團隊的腦力與創意,更可以培養合作精神以及溝通協商的技巧,並且與其他來自不同學校、不同專業領域的同學相互交流、學習;最後,期許透過團隊作品的發表,展示我們整合各項課程的學習成果以及精心設計的創意巧思,並且在最後能充分表現出我們團隊在課程期間的收穫和進步。

  • 巧翊:

    在學校先從紙上練習課題,基地與人文分析,接著設想題目本身的初衷概念,要在創意與務實中拉扯,在感性與理性之間平衡,用鉛筆填補紙的縫隙,用空間與光的詩學,達到一種與自然接近的和諧。在我們所處的環境文化裡,時間軸串連起各樣的衝撞與激盪,當我們回望過去的同時,也正思考著未來城市實踐的方向,城市是活著的!無關興盛和衰退,就算受了傷、被破壞,城市也會慢慢痊癒,彷彿活著的生物…...,從社會住宅、公共領域、新舊人文、地景紋理及產業環境下思考。忘城忘人,探索城市的旅途中, 同時也在探求著自身的價值。在歷史疊圖下尋找線索、在城市遺跡中回望過去,建築與空間在新舊世界中編織、更迭,試驗在地性及未來的可能性。希望藉由這次機會,得以發揮我們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外,檢驗自己在校所學知識、觀念是否符合市場開發的可行性,更希望藉由實際開發案例的操作,強化自己在不動產領域的專業技能,最重要的收穫,則是讓自己有機會參與開發案從草圖到成品完整的過程,對我來說是難能可貴的經驗。
Go to Top

參賽動機:

  • 在聽聞系上曾參與貴公司所舉辦研習競賽的學長姐分享後,最大收獲即為能獲得在學校所欠缺的實務經驗,雖有校外實習的經驗,但並非能完整操作其過程。故藉由本次的參賽機會,

  • 1.能了解現行業界操作過程與在校學習之差異性並與所學接軌、提升專業能力。
  • 2.更能透過以較小尺度的建築規劃設計增加自身更多「以人為本」的規劃思維,使我們能在未來操作都市空間規劃上能更重視容易被忽略的細節。
  • 3.與不同專業背景的團隊交流拓展視野,透過不同領域專長相互學習、合作,培養未來在職場上的團隊默契及多元的能力。

預期收穫:

  • 1.現今社會著重跨領域發展,大學四年所學偏重於都市規劃設計與都市防減災之專業領域結合。期望能藉由參與建築研習營與競賽過程,激發出對於提出都市規劃願景發展具有創新創意之想法。
  • 2.期望能將大學課程所學與業界接軌,更加熟悉了解業界操作實際開發個案過程,以增加未來所提出規劃設計方案可行性(特別是財務方面),以利後續各項配套措施與計劃的推動進行。
  • 3.三天研習營課程內容豐富,相信將能透過參與此次競賽充實自我,於團體競賽過程中,與隊友互相合作學習,與其他隊伍互相切磋交流。於未來職場上能將理論與實務整合,了解業界需求與重視之能力,並更加精自己,增加競爭力。
Go to Top

參賽動機:

  • 透過成大五年制安排我們一學期的校外實習,而在事務所實習並參與社會住宅競圖的經歷中,我們才發現業界不同於學校教育,建築產業應該從市場成本、需求對象,甚至到經營管理與營運模式,建立完整的設計架構。

    此外在實習期間意識到土地價值與銷售議題是影響台灣住居環境、都市環境的關鍵,我們希望多方位的理解建築,並學習建築設計的整體規劃、落實設計整合的概念。期望透過參與這次的研習營,接觸學校鮮少討論的房產議題、土地開發與投資、不動產產業,增加自己對建築認知的廣度,並藉由比賽時彼此的腦力激盪,增進學習的深度

預期收穫:

  • 期待能藉由三天的課程學習關於建築的開發成本、銷售與包裝、市場分析的觀念,並利用研習營所學,透過相互討論與合作的方式,落實到基地環境與建築設計操作。

  • 我們也期待透過這次的研習與報告,學習從不動產的角度說明建築設計理念。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嶄新的嘗試,也期待這樣的經驗能使我們在未來的建築設計更全面的整合建築設計。以學校五年的設計論述與發想為基礎,加入開發者、使用者、土地價值、開發成本、銷售企劃,以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建築設計,期許能完整建築人所需的視野,作為大學建築教育完整的開始,並開啟未來無限的可能性。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