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佳芳
畢業在即的六月,在學姊的推薦下匆匆和同學組隊報名了昇陽精磚獎比賽,希望在暑假看看建築實務上的另一面。
本以為這個活動就是建設公司單純宣傳形象,可能有大程度的敷衍,然而昇陽精心安排的三天課程扎實又豐富,從土地開發、可行性分析、法規檢討、平面計畫、房型計畫、工期估算、財務報表、成本計算到行銷策略,我完整地學習到一個建築案件的生產和規劃,跟建築有關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各方在數字上不斷來回檢討、分析所產生的最大效益,而第二天實際走訪昇陽的案子對我這個非台北人來說更是大開眼界,看建築不再只是看空間、看設計,我開始會用坪數、用效益去看待一個案子在地狹人稠的台北上是甚麼定位、案子對客群有甚麼樣的意義。這些事情也許聽起來過於現實、沒有裡想,但這些都是建築實務上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必須要面對的事情,能夠有一個機會學習到在學校不曾去思考的面向真的非常幸運,也很感謝昇陽用心的規劃及授課。
三天的課程結束後進入了小組的設計提案,分工後我們三個人在短短兩周內不斷來回討論,所有事情環環相扣,所以設計上每改變一個決定所有的數字都要重新整理、檢查,完成一個案件是繁瑣又勞累的,但結束的那刻,覺得自己又充實了不少,心裡的滿足感難以言喻。發表的過程也得到評審們豐富的回饋,知道了我們建築設計上還可以改進的地方、還有行銷上可能有疑慮的部分,整體的用心也得到了相當大的肯定。
最後很幸運的被評選為冠軍,非常感謝組員們的付出、合作,也非常感謝昇陽用心規劃的這個比賽,使我畢業後的七月獲益良多。
文/陳馨恬
畢業後稍加喘口氣,便馬不停蹄地投入了這次昇陽精磚獎的活動競賽之中。
當初的報名是來自同學的邀約,希望整合同學建築規劃的能力與我的行銷強項,一同在這次的比賽獨占鰲頭。當初以為是簡單的課程與小型的規劃競賽,便一口答應了。
然而北上到了會場,才發現課程比想像中的精實很多,土地開發、財務分析、容積獎勵等等,都是超出我們平時建築設計所規劃的範疇,卻又都是很真實存在的限制條件。此外行銷包裝也是為其重要的一環,身為設計者雖然不很能認同,卻必須承認,出其不易的廣告行銷才能深植人心,也因此才能帶出整體建築的價值。雖然接待中心、廣告行銷往往所費不貲,甚至比建築設計費還要昂貴,但不諱言的,行銷對於曝光度及效益收入是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的。好的建築需要好的行銷,才能夠被看見。透過這個比賽,我們也對市場更有概念,雖然還不能很精確的掌握,卻也稍微知道了行價、坪數與潛在客戶之間的相互關係。
於建築設計端,我們在意的往往是公共空間的整理與都市關係的呼應;然而轉向以經濟的角度切入,坪效卻是我們最必須重視的事情。在整體的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常與法規、容積等等數字條件拉扯,試圖取得最大效益。我認為差別最大的,是我們從「我們想帶給大家什麼樣的空間與生活」,轉變成「我們要如何滿足客戶的需求與條件」。建築在現實世界裡,好像不得不對現實低頭,卻希望未來的自己還能保有設計的積極與真誠。
而在整體競賽之中,其實我只有主要負責「整理與行銷」的部分。將所有資料整理成冊,常常去思索「怎麼樣才能夠讓人快速清楚地了解?」、「如何才能抓住大家的目光?」、「還有什麼樣子特別的行銷手法?」,最後精美的計劃書發揮了作用,特地印製的小卡也抓住了評委們的心,特別設計的接待中心也被讚譽有加。
「繼續保持妳的笑容,那會是妳很大的利器。」散會前經理握著我的手這樣說。心裡是感動得,透過這個比賽,培養自己額外的能力,也對自己有了更多的肯定。舒適圈外的世界,或許還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
在這個比賽中與同學夥伴們一同努力,在挑戰中跌跌撞撞地成長,成果報告的時候看著大家的想法相互激盪,也是一種得來不易學習與指教。能進步的空間還有很多,謝謝昇陽的比賽讓我發現自己,也更貼近社會的真實。
文/賴煒奇
當初因為同學的邀約和學姊推薦,因緣際會下參加了昇陽建築投資精磚獎。在成大時其實只操作一次住商混合的題目,但是當時大多將重點放在商空和公設,對集合住宅著墨較少。後來在建築師事務所實習時參與了一個住宅大樓的設計,累積一些相關的經驗。這次參加昇陽的活動則是透過課程和實作學習到更多實務內容。
三天的研習課程讓我們對於建案的流程有了更完整的瞭解。一個案子會牽涉到上億元的金額,每一個環節都要謹慎地操作。包含設計前端的土地開發、建築規劃,以及設計後端的工務、行銷,由昇陽的幾位講師為我們進行深入淺出地講解,許多內容都不只是理論,而是十數年實務經驗的精華,雖然在上課當下只能吸收一小部分內容,但是經過練習和仔細推敲後學習到了更多。課程第二天進行了個案觀摩,實地參訪三個昇陽在銷售階段的建案。比較了三個案子不同的區位條件、產品定位和銷售價格,也觀摩個案在建築設計上的特色。在參訪過程中也從行銷人員身上學到一些行銷的細節,以及房屋市場的現況。
兩個禮拜的競賽準備中,組員先一起討論了周圍環境分析和產品定位,事後回想起來產品定位的階段其實相當關鍵,很大程度的影響到後面的建築設計和行銷策略。進行設計的過程較為繁瑣,在平面圖和面積計算之間反覆進行調整,盡力居住舒適度和開發效益。製作投報分析表時,仔細的推敲每個數字的關聯,重要的單價背後都牽涉到好幾個條件,從數字建構起對於整個案子的理解是非常有趣的經驗。我們組最後很榮幸拿到第一名,雖然提案中仍有許多瑕疵,但是我們努力的在能力範圍內做好每一個環節,也相信因此學習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