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軍:

成大-台大 CHAOS

作品:

香榭翡麗

CHAOS 呂罡銘

今年暑假,我為自己所設定了一個目標:以一個建築師的角色,透過跨領域整合的方式,來經營一個競圖團隊。 在眾多競圖活動之中,昇陽不動產投資精磚獎的總獎金並不算高,而工作量卻是最多的,但其回饋社會與經驗傳承的精神卻是最吸引人的。基於這個理由,也讓我有充份的自信,能號召到我心目中的夢幻團隊。

我的夢幻團隊分成國家發展、土地開發與都計、建築規劃與建築設計四大部門,各部門皆具有專業的橫向作業能力,並具有向上或向下整合的能力,而建築師則是負責縱向的垂直整合,因此,本隊能在短時間內達成跨領域整合的目標,兼具充份廣度與深度。

本隊的隊名CHAOS本意為宇宙形成前混沌的狀態,這是用來激勵我們,若我們在本次競圖中能達成跨領域整合的目標,我們將能充份發揮出宇宙間最強大的力量,反之,則將落入混沌的狀態之中。CHAOS充份表達出本隊的核心價值,也反應在本隊的團隊合作之中。

在我們的報告書中,很多創新的想法或是紮實的分析,都是由隊友們前仆後繼所疊砌出來的,這種不分你我的向心力,將所有混沌的能量收斂成驚人的爆發力,這就是CHAOS團隊的力量。我只能說,身為CHAOS的隊長是一件非常榮耀與幸福的事。 最後感謝再次感謝昇陽建設,提供優質的教育環境與戰況激烈的競技舞台,而昇陽回饋社會與服務的態度,更塑造出一個成功企業的典範,未來,我們將以此為目標,在社會上繼續發揚昇陽的精神。

CHAOS裘怡婷

很高興這個暑假的努力能有一個圓滿的結局。在這裡當然首先要感謝昇陽對於這個賽事的付出。我想在這個比賽當中收穫最多的,就是認識到真正的市場是如何運作的。

一個市場當中有太多太多的資訊要去收集,有各種各樣不同層面的因素要去考量,這些跟課本上簡單的模型是很不一樣的。

感謝昇陽提供給一個機會讓尚未踏出社會的我們可以認識到這些。 除了經由課程和時的參訪給予豐富的實務經驗和知識之外,從每個小細節的安排也可以看出昇陽的用心。從小小一張證書的設計到決賽流程的安排、初賽結束後的晚宴等,都可以看出昇陽很用心在照顧,每一位參與同學最細微的感受。相信昇陽也是用這樣的態度來面對他們的產品及客戶。另外從平時的互動當中,也感受到昇陽團隊就像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我想也惟有在這樣的氛圍之中,才能有好的經營績效。 我認為我們最後所展現的成果,其實有百分之六十以上是在這個團隊組成時就決定了。

我們每個成員彼此所擅長的事物都不一樣,但是都具備獨立思考、卻又尊重不同意見的特質,我想這是我們能夠獲得一些成果的重要原因。在這次比賽過程中,我們同樣也經歷了每個成員有各自的事務必須處理、各自意見不一樣、進度因為個人因素或颱風等因素落後的情況。不過幸好我們懂得要相互體諒、扶持、互相幫助,使得這些難題終究能獲得解決。最後要感謝我們CHAOS隊裡面每一位成員以及昇陽建設,是你們給了我一個難忘的夏天~

高偉杰   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99級  2009年9月

首先,很感謝昇陽建設給我們這次機會,參加如此有意義且內容精彩的活動,昇陽建設讓我看到了一個企業,除了獲取利潤外,對社會進行回饋的精神,這也使得我對於建設公司的形象有了很大的改觀,想當初會參加這次的活動,全然是個偶然,接到活動的消息,是在報名截止的前三天,加上時逢期末考的時間,原先一度想放棄參加,幸好並沒有放棄,這次的活動,給了我很多以往在學校不同的體驗,最大收穫,其實就是與建築背景的同學有了珍貴的合作經驗。

在過去,雖然建築系和都計系的校舍是相聯通,也不乏有共同開設的科目,但在作業的進行和討論時,往往無法和建築背景的同學進行如此深入的討教,藉由這次活動,使我一個深為都市計劃背景的學生,可以在土地開發與建築規劃上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在都計系的課程設計當中(在我就讀的期間)大四和碩士一年級下學期的實習課程裡,都有著土地開發的相關練習,但即使經過了這些課程的訓練,我仍然覺得在這次的活動當中,得到了相當多的收穫,甚至覺得這一個月的時間所獲得的知識,比在學校總計一年半的訓練來得更為扎實,如同活動當中上課所提到的,土地開發是一門藝術。

很感謝昇陽建設讓我有機會對這門藝術有更深入一層的認識,也感謝這次活動一起參予的夥伴,不論是同隊的隊友或是別隊的同伴,從各位的身上,我學到了很多,希望有機會的話,大家一起為台灣的建築事業易起努力。

甘知潔    成大建築學系畢。成大建築研究所畢 (2009.7)

建築系出身的人總是太感性思考與自以為是,老愛挑戰業主的金錢能力,各方不同的堅持與方向導致衝突的產生。因此除了本科專業外,必須擁有好的邏輯思考能力及投資概念,我認為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看到昇陽建設精轉獎競圖的資訊時我就非常想參加,卻也極度掙扎,因為為期四天的研習營時間正好卡在我碩班畢業口試前一個禮拜的忙碌期。

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對的,研習營實在非常的緊湊且充實,學習到的是完整不動產產業的整套流程,吸收到的是講師們十幾年的深厚功力與無私的經驗傳承。雖然無法短時間內全部融會貫通,但擁有了重要觀念及中心思想,才是日後能不斷進步的基石。

我們的成員來自不同背景,各自擅長不同領域,這樣的組合很棒。兩個月的時間內,我們總是四人一起討論再分開作業,因為大家對於自己熟悉的部分都熱於提供意見,陌生的部分則也希望大家一起討論參與。也藉由大家的腦力激盪,總是有不同的點子與新意產出,結果每每不如預期的成果卻意外出現更好的效果。兩個月來就算有意見分歧或進度失控,我們總是互相尊重、扶持與體諒。

 非常感謝昇陽建設如此用心的籌辦了這次精磚獎;感謝各評審們寶貴的經驗與建議。這次參賽經驗,是我研究生生涯落幕前一個非常難忘且值得紀念的回憶。冠軍的榮耀也鞭策我們必須更加努力的學習求進步。

 
 
亞軍:

中原大學-森集團

作品:

活觀

中原大學建研所 森集團 羅凱欣

我想,這絕對是一個非常難忘的暑假。

還沒參加這個活動的同學們或許感觸沒那麼深刻,就像當時我看歷屆同學的心得一樣,以為就是去上課,之後回家討論、畫圖、簡報…如同學校的作業一般。但是經歷過這一個多月的參與,我對這整個活動完全改觀。 得獎的感言,在此不多作說明,因為那絕對不是幾個字就能道盡的心情。更重要的是這整個參與過程的分享。

早在報名昇陽的比賽之前,我們四個人已經一起合作一整年的時間,對於彼此的專長、個性、價值觀,甚脾氣,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我想這些初步的認識也是我們之後在操作過程中得以順利進行的一大因素。比起其他隊伍,也許我們的建築底子沒有那麼優勢,因為四個組員中就有三個人都不是建築系出身,但是憑著那份「熱忱」和「不會什麼就學什麼」的心,大部分的問題我們都還是解決了。

 除了盡力於自己的作品,好好的觀摩其他作品更是重要,雖然這次我們拿了不錯的成績,對於其他組別的作品我還是自認有非常多不足的地方。經過幾次的評審,仔細的寧聽各組的簡報及評審的建議,讓我感覺短短的一個暑假,學到了10套不同的案子。 最後,還是要感謝昇陽建設提供這個平台,讓我有機會了解到市場的運作機制以及社會趨勢,假如未來的我打算繼續在這個圈子打拼,我想這次的活動以及結果會讓我更有自信去面對所有的考驗。

中原大學建研所_森集團 周白合

如何創造勝出的策略,面對萬華這塊不討喜的基地,一開始我們先採取穩紮穩打的策略。

首先讓所有該有的資料儘量一併具備且要維持一定的品質。而且每一階段做事必須懂得節制,該停就停。待時間允許的狀況下,再回過頭來補強,即使不完美,但卻是完整的。

同時分析同組組員各自擅長表達的工具,捨棄我們不足以及捨棄短期內我們無法到達的部份,而並非像個莽夫一樣,會什麼招式都想要一次使出來。所以,我必須說:不懂得捨得,等同沒有判斷能力。步步為營,每步皆能成為成敗的關鍵。甚至於簡報派誰、重點該放在哪裡,如何強化自身的優點,也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對我而言,這整個過程,我們僅是勝出在了解自己而已,而這只是證明我們當初所下的判斷是對的而已。對自己所創造的產品一定要深具信心,這很重要。就像是自己所生的孩子一般,不管美醜,都要很愛它、接受它。

即使是別人有所疑慮,自己都要想盡辦法為它辯護。 另外,我想藉機談談這些年,我對台灣建築住宅商品之現象觀察。 都市,它創造多重的就業機會亦提供多元的交換訊息,導致都市人口高密度發展,集合住宅遂成為都市中單一的住居型態。

除了居住型態的變遷外,相對的也導致鄰里關係從原本的水平模式往垂直的方向發展。 新的社會關係形成過程、都市土地使用模式以及居住密度造成住居型態的轉變,這些因素都已直接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空間。現階段都市集合住宅的空間形式特質,圍塑出更多私密的空間,以及人為刻意塑造的私有化花園,而與鄰里之間唯一可以社交的場合也幾乎是只發生在裝潢很美的梯廳裡。 因應核心家庭式微、現代社會人口架構的轉變,如高齡者、未婚單身、頂客族以及少子化等多樣性的家庭結構。

市場上卻不見如此多樣化的產品,那麼到底是那一族群在支撐著房事產業?或者都不是? 現代主義之後,建築師成為一種競爭機制中的自由職業。知名度遂成為獲利的工具之一。

就我所看,現今市場上住宅商品操作的模式乃是結合強大的設計陣容、品牌式的行銷、形塑生活風格、大明星代言、3D模擬等手法以及樣品屋亦成為銷售溝通的一種工具,而感覺的塑造更甚空間的實際功能。

台灣房地產挑戰的恐怕是消費者的價值觀吧!而非全然單一的關注在設計或者居住品質。房地產市場運用價格差異區分入主之族群,台灣建商所提供的商品主力大都放在增值保值的土地價值上,以及所謂身分地位階級別的表徵;而所謂的身分象徵卻是透過市場交易後所得的。

過去,在建築師事務所工作最害怕的就是接到房地產的案子。因為事務所幾乎只是淪為建設公司的代工,只需處理繪圖、面積計算、請照等流程事務。然而對一個受過多年建築專業學程的人員,如何甘心受控、受困於此?

如今想想,若不是因為建築師過份專注在所謂的空間營造而忽略了市場的需求面,以至於現今整個建築市場的反倒是以情感面、人性需求為出發的銷售公司主導了整個房市市場的趨勢。

家,可以是外出打拼者的精神後盾。

家,可以是城鄉移民者情感所繫的地方。

家,可以是分享與分擔個人成長喜悅與挫折的所在。

家,亦可以是成功背後的表徵。 每一個人對家皆有一份渴望,對生活空間品質要求愈來愈高。

然而,夢想與真實的聯結在哪裡?如何才更能精準的將建築住宅商品的創造更貼近於市場的脈動,並實際回應到消費使用需求上,是身為一位空間創造從業人員持續關注與精進的課題。

中原大學建研所_森集團 -郭成森

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為期二個月的活動,終於畫下了完美的句點, 但若以名次來看並不完美啊!因為在我們的內心中,我們是冠軍啊!不過內心的收穫卻是大大的滿足。

 四天的上課,經過講師們的熱心及無私的傾囊相授,讓大家穫益良多,內容更絕對超過學校一年度的課程安排。 就從剛開始的基地分析說起吧!一個建案的好壞,它若無視於周遭的人事時地物,就算它再好再叫賣,對我來說都像是個無靈魂的作品,毫無意義的。 我們就是從這出發,一步一步的努力走下去的。 競品分析、法規、投資可行性分析、產品定位、設計規劃、行銷...每個步驟都經過無數次的討論及向外求援,就在這時間的限制下,最後呈現出這不完美中的最完美作品。

 過程中讓我們更加了解彼此的專長及自己所不足的部分,更透過這次的競圖比賽,相互的學習,並提早體驗了未來職場上的一切。 所有的收穫與過程,實在無法用言語一言到盡,如果真的無法親身經歷與感同身受,我只能說聲殘念...

不過定位、ROS、行銷一定要用力、努力的去做。 至於結果,我只能說一切都是老天爺的安排,運氣吧! 認同自己的作品,過程中盡心盡力去做,有學習吸收到,那就是最好的了。比任何名次、獎金來的更為重要啊!

最後感謝主辦單位精心安排的這一切及我的家人、視覺設計李宜倩、文案撰寫廖于宣等人的幫忙。

 別放低標準、堅持下去...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