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文/吳健宇
從一年級就有看到精磚獎的訊息,但那時因為忙碌、沒有建築背景所以遲遲沒有參加,直到從上海回來之後,意外的遇到志同道合的夥伴,然後又在昇陽的協助下組成了隊伍,最後撐過了艱苦的競賽,拿下了冠軍,真是一段奇幻之旅!
一開始的時候想不出隊名,只想要有一種「未來感、無限感」,很老套的想了一些「Future」、「Infinite」什麼的,但最後我們選擇了「Tomorrow」,他沒有那麼遙遠、但是卻充滿無限可能,沒人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但只是每個今天努力,那麼明天就值得期待!
而我們也像我們的隊名一樣,每天都在掙扎,我們比別隊更缺乏磨合的時間,不論所學、專業、價值觀與溝通的習慣都有所不同,時有衝突與誤解,卻又有光亮與火花,最終我們信任彼此、全神貫注地上了,也得到了最好的結果,這都要感謝昇陽給我們這次這麼棒的機會。
這次的收穫,除了專業與能力的培養,我想最大的收穫是「跨領域的交流」與「團隊合作」,不動產的領域廣泛,我們各自所學的都只是冰山一角,但當我們「市場、規劃、工程、設計」四個人組合起來就可以變成一個完整的案子,這是十分令人感動的! 未來一定會大力宣傳,鼓勵學弟妹們繼續參與昇陽精磚獎!
最後,感謝我的隊友,謝謝妳們的包容與支持。當我們站上台時,我們用努力證明了「今天的我們沒有極限」,而我深信「Tomorrow的我們,也沒有」!

文/廖婉彣
回想這段日子,說來也是不可思議,想當初還在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參加這個比賽,到後來四天的研習營、一個半月的比賽,收穫滿盈。
我們這組是一南一北的特殊組合,對我們來說有優有劣,優點是我們各自有不同的專業,可以在自己的專業上發揮極致。缺點是我們相聚的時間甚少,但也正因為如此,每次我們的相聚,都會激發一場精彩的對話、一次精實的討論,有時候討論到分秒都捨不得離席,沒日沒夜地,一坐在電腦前工作就是到明天的早上,這也讓我們打趣的說:”難怪我們這組會叫做Tomorrow,因為老是工作到明天。”最後,這個總是工作到明天的組別,到最後一天上台報告前依然如此,還記得那天大家拖著徹夜沒睡的身軀,秉著最後一股精力上台,堅持到最後一秒盡力表現,得知接獲冠軍的那一剎那,感動直上心頭。
我很感恩有Tomorrow的各位,要不是有你們,我們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成果,也請諒我因為另有外務,所以工作時而延宕,不過好險有你們的包容和互助,使得報告最後都能如期完成。另外,也很感恩昇陽建設舉辦這次的比賽,不僅讓我們更瞭解不動產投資的開發流程,也讓我們得到如此寶貴的合作經驗,雖然過程中的辛酸血淚,真的一度讓人崩潰想放棄,常有朋友問我為何要將美好的暑假花在這個比賽中,我的回答如一:堅持作對的事情,一切辛苦終將值得。感恩有您,我們才得以成長,繼續直上!

文/莊崴智
昇陽不動產投資精磚獎包含了從土地開發、投資評估、建築設計到企畫行銷的一個完整的建築開發流程。在這個過程中,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遠超過了建築系專業所學的內容。在這次競賽中,我們每一位夥伴都是缺一不可的,能夠遇到強而有力的隊友,讓每個人發揮各自在專業中的能力,並且專心的把負責的事情完成,使彼此沒有後顧之憂,是我們在南北遠距離合作的挑戰下,能夠順利完成的重要原因。從賽前昇陽豐富的課程內容、執行時向各專業人士的請教詢問、和組員的交流討論,到最後創造出屬於我們的作品,每一步都是學習,也是我們的收穫。謝謝一起努力的夥伴們,大家辛苦了。很高興我們能夠得到這樣的成績,也謝謝昇陽用心的舉辦了這個活動,讓我們開闊眼界,向上成長!

文/林宛暄
老實說來,一直對於建設公司的形象與資訊接收都是負面的,不僅僅是新聞媒體,甚至系上的修業規定也都明確註明不承認學生在建設公司的實習時數。參加這次昇陽不動產競圖,心裡一開始確實是懷疑與抗拒的,甚至萌生如果以後出社會要接觸這麼令人煩躁的財務規劃等等工作,倒不如現在轉系算了。但是確實昇陽對於培訓未來建築相關行業人才,從課程規劃、參訪、競圖輔導等等的確投注不少心力,即便邊畫圖邊埋怨著卻也不得不承認這次競圖(近乎於未來就業演練)狠狠敲醒了自己,也戳破了從前對於投身設計行業的粉色泡泡。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  
   
 

真的很開心當初金老師和余建廷學長推薦我們參加昇陽建設所舉辦的精磚獎,因為這是我們第一次參加業界所舉辦的競賽,想必規模和競爭力都有別於以往在學校的報告,而且公司安排的學習環境和資源也都很讚!像是前四天的上課內容超級豐富,除了有很多我們平常學校學到的延伸知識外,也包括了我們不熟悉的建築法規、設計、工程......等等,此外公司也安排了很多的個案參訪,讓我們直接吸收到實務界上的知識,有助於我們在競賽時好好發揮運用。

在一開始我們很擔心建築設計、工程、模型和整體報告書會做不出來,因為我們四個全都是地政科系的,而且有兩位組員有在上班或打工,所以我們討論的時間大多在假日或是晚上,而建築的部分只好靠之前的報告經驗還有自己摸索了,此外,我們一開始已經知道我們因為沒有建築背景的組員,在建築上可能會略輸其他組,所以我們就想盡辦法贏在我們比較擅長的地方,像是市場分析、客群分析、產品定位、整體包裝等等。

而在整個專案的過程中,組員之間的分工確實很重要,每個人負責自己比較擅長的部份可以減少很多做事的時間,不過在討論的過程當中也勢必會有一些意見分歧,但是我們的組員不會因此起口角,反而是會先聆聽彼此的想法,然後再表達自已的概念,而且即使不懂對方的理念想法,也會要求對方講得更詳細直到大家都了解為止,讓彼此都能很清楚這個團隊經營出來的專案。

來到了正式報告的前兩天,我們仍不斷地修改製作簡報檔,也不停地在做整體排練,雖然我們在大三大四的時候就有很多上台報告的機會,但是面對業界的競賽報告仍是頭一次,所以為了吸引大家目光、不讓大家覺得乏味並把最好的結果呈現給所有評審,我們前一天仍練習到凌晨四點才回家,洗個澡、補一兩個小時的睡眠就立刻再出發上戰場了。

現在想想這近兩個月的努力和辛苦真的很值得,很感謝昇陽建設能精心籌辦這規劃已久的競賽,讓我們不但能學到之前所未學過的專業知識,還提供了一個專業的競賽平台讓我們有機會展現自己並同時發掘自己的不足,這也算是我們應屆畢業生在進入職場前一個很好的磨練和經驗,此外,很開心在這次的活動能認識到其他組的朋友,雖然領域類似但不同科系,在未來社會上或許都還會再相見,也算是先為自己建立人脈吧!

 
     
  台北科技大學建都所  
   
 

昇陽精磚獎是實務且又能激勵自己成長的競賽。之所以實務,是起初的四天研習營,讓學員清楚的了解這個產業的運作邏輯和架構,特別是透過實戰經驗豐富的主管們親自授課,更直接讓我們脫離學理直接與真實世界碰撞。此外,不同團隊積極的表現,也激勵我們快速學習。面對新的挑戰,在短時間內使團隊分工、蒐集資訊、尋找資源,這些都是必要的歷練。 很感謝昇陽能舉辦這樣的競賽,也安排了豐富的資源,特別是指導員在忙碌之餘能給予最充分的討論時間以及資訊,也因此感受到每個昇陽成員對於工作的熱情,還有公司內部良好的企業文化。

團隊夥伴也說,昇陽本次的精磚獎,有別於一般競圖重視的設計性與理念性外,更重視實務上的可行性與完整性,不再只是單純的設計,而是真真實實的具備操作實務的可能,從一開始四天的行程,無不讓我感受到昇陽建設對於莘莘學子的用心,讓我們參訪各式各樣的案例,了解實務界的操作狀況,利用課程告訴我們實務操作的經驗,每一點一滴都是十分寶貴的無價傳承,在此我們也受用良多,由其實建設投資規劃的部份更是引起我濃厚的興趣,雖然參賽的過程辛苦,為了作品不眠不休,為了想一句行銷台詞想到腦袋打結,都是十分難能可貴的經驗,也讓我們了解到實務操作上是十分困難,感謝我的組員體諒家裡的種種不便,更讓我明白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謝謝昇陽,也謝謝我的組員,讓我們一起經歷了一趟非常有意義的旅程。

感謝昇陽給了我們這樣好的機會可以學習在學校學不到的知識和經驗,研習營的四天課程哩,除了到外面看建築案例,其實很多課程對我來說都是第一次學習,老實說,剛開始都聽不懂,或許本身是景觀背景的,雖然懂一些建築相關的知識,但說真的,這四天課對我來說都是第一次,也許因為自己很喜歡設計,所以對於行銷那一塊特別感興趣,行銷讓我覺得不只是要做出好的設計,也要讓人看得懂設計。後來我們大家在最後終於把這項作業完成,雖然很辛苦很累,但也學到非常多寶貴的知識。

小隊成員也分享。知道昇陽不動產投資精磚獎是在大學畢業的時候,因為那時經驗不足,不敢貿然參與,也怕自己負荷不來。來到了台北科技大學建都所,認識了一群為未來努力的朋友,在大家的鼓舞下,我參加了第九屆的活動,經過四天密集上課,一個多月的實務練習,大家一同集思廣益,一起熬夜睡研究室,從基地分析、市場調查、財務可行性、產品定位、建築設計、行銷企劃到模型製作,孕育出來的是我們的孩子,心裡的感動,不可言喻,或許我們做的不夠好,但我們要為我們的努力與用心高聲喝采,最後我很感謝昇陽建設為這次活動的安排,讓我們學到很多在學校無法學到的事。

 
     
  成功大學建築系  
   
     
 

文/EMNP-蔡宗翰
兩個月以來的競賽就在一整天馬拉松式的簡報中劃下了句點,比起完成的喜悅,更驚訝於參賽中各組皆對此如此的熱衷與努力,不僅在整個競賽的過程中學習到許多技能與知識外,也在各組的成果上學到更多對於專案的管理、企劃的經營以及精湛的簡報方式,也因此能夠在如此匆促的時間中對整個專案的執行過程以及業界的狀態有了深刻且豐富的認識。
建築界現今廣為人討論的問題之一是隱約存在於業界與學界之間的隔閡,常使初入社會的學子感到深埋於兩者之間的鴻溝,進也不是,退也不是。一方面源於學校教育對於基本技能與實業概念的缺乏與忽視,另一方則存在企業缺乏對於教育體系的反饋與建議,在如此背景下,少見如此用心經營產學合作的企業體,願意持續投入龐大的資源與關注於人才的栽培,從歷年課程的改良精進到投注大量人力執行的實務參觀活動,都讓當初只志在獲獎得我們受寵若驚,紛紛打疊起十二分的精神想更加全面的了解整個建設的體系。
與我們以往所接觸所相背的事實是,建築設計只佔整個業界生態中的其中一個微小的環節。前有土地開發、產品定位、建設與融資計劃,往後包含營建規劃、現場勘驗甚至於客戶端的實地介紹與銷售,以一個建築五年畢業生的角度看來,過去大多的時間我們將認知的建築封閉在狹隘範疇內,儘管精彩且充滿挑戰,卻忽視實際的需要與價值。建築不只是文化與創意活動,需要透過一連串的研發生產,其中包含許多技術與專業知識的轉手,才能以實際的存在改善我們所嚮之的空間與文化經驗,不該圍令在獨自建構的溝通體系中,建築需要往外見識這世界,了解其中運行的脈絡,相對的,也唯有透過如此才能使自己的想法得已正確的傳達,整日價的怨天尤人,不如起身參之與之,方能將建築與這世道辯才無礙,才可言改變,伸心中正義。
最後感謝昇陽建設對後被培育的無私付出,短短兩月令我們受益匪淺,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夠繼續持續下去,嘉惠更多有意想參與的同輩及後輩們,昇陽精磚已成為業界評選的重要資訊,足見其所代表的品質與標準,感謝在其間給與過幫助的前輩們,帶領我們猶如學步般的前行。也感謝EMNP幕前幕後的所有組員在期間對我的包容與幫助,幾次忙到深夜忙到早晨令人虛脫的趕工,也多虧有值得信賴的你們才讓EMNP能夠做出令人滿意的作品與成績。
回想兩個月前,大夥從聽得一頭霧水的課程開始,互相學習討論相伴至此,期間的成長與改變連當初也難以想見,競賽的落幕代表的只是階段的結束,下個階段開始,雖分散各方,但誠如昇陽精磚將不斷的經營下去一般,我們也將亦步亦趨的走上自己所選擇的道路。

文/E.M.N.P吳珮瑜
第一次對精磚獎的認識是系上電視牆偶爾會播放到學長姐拿獎的照片,學生競圖資訊的相當的多,但建設公司的投資競賽卻意外地少,昇陽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在台灣提供學生投資競賽的建設公司。
參加精磚獎比賽,對我有兩個吸引力,一是高額獎金,另一個則是在學校沒上過的課程。精磚獎的課程涵蓋土地開發估算、營建費用概算、產品定位、法規檢討等,都是棒的課程,充實另一個知識面。從研習課程到成案參觀,最後際操作,讓整個學習顯得踏實。參觀昇陽高能性住宅展示所相當令我訝異,步行樓梯而下看到的是一個相當完整的展示空間,包含建材揀選、展示體驗區還有SI工法與一般工法比較區,可以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體驗區設計概念來自於對通用設計的實踐,著重於無障礙的友善設計,其餘資料取經自日本,對建築物理環境舒適度的探討,如恆溫環境、音環境的設計,充分體現昇陽之心的五大核心價值─安全、尊榮、健康、舒適、服務。
有好的團隊夥伴,也是比賽參與順不順利的關鍵。我與我的隊友們分散台灣南北,連同我和兩個夥伴白天都在實習,所以工作和討論僅能利用晚上進行,作業時間略顯不足。尤其我們都是建築系出身的,對都市計畫、土地使用規則等法規和房地產的部分比較不熟悉,所以在工作初期顯得相當吃力,已花了好一段時間才搞定,最後還是有些不清楚的地方,與助教做完討論後定案。報告書之中,可以盡量展示自己的專業部分,並參考前幾屆得獎的作品,會有不錯的收穫。整個比賽我們與助教進行了三次的討論,三次都有不同的主題,隨著我們的進度而訂定。黃助教相當活潑,也給予了我們相當多的肯定和協助。
對於往後的參賽者,在這裡提供一點建議。首先是把握時間,整個參賽的過程是相當緊湊的,請把握工作時間,並善用助教的資源;其次簡報部分多著重房地產部分,因為評審背景以此領域為多;除此之外,報告書撰寫的精準性,整體性和全面度也是評分重點,釐清產品開發操作邏輯是最重要的。

文/E.M.N.P 莊子瑩
這場比賽無疑是收穫頗豐,最大的感謝要獻給昇陽的用心。
如果我之後有意轉事務所任職建設公司,昇陽一定是我的首選!!
最初的四天培訓,我們瘋狂的吸收知識,並與隊友討論現實層面建築師與建設公司理念的衝突與調和。昇陽的講師們都是精英,他們能深入淺出的描述各面向的概念,以及我們一般錯誤的觀念。
我一直記得講投報的老師所說的一句話:"沒有賣不出的價格,只有賣不出的地段。"地段優勢才是最主要的價格優勢,地主才是建案最大的獲益者。
這徹底顛覆建築的思考:當我們在面對一個已知局面,建築師該如何帶入思考,創造最大有形或無形的價值,畢竟不論設計如何都賣得出去,只是它能為都市土地建設公司帶來什麼。
我突然醒悟,或許在大都市的建築師,他們所做並非是建築的特殊性,而是建築的相容性。建築師作為一個協調者,他能說服建設公司將利潤轉饋於大眾,卻也能為建設公司以設計提高更大獲益。
在此要特別感謝唐經理,陳小姐,以及我們親愛的助教 黃彥綾姐姐!!!參加這場比賽,光四天培訓已讓我值回票價(喔不其實我們沒有買票這分明是踩到上課還給錢的超bonus機會),能把四天所學藉由比賽融會貫通,實踐自己所理解的。這效果遠高於上完課就再見的補習班XD,尤其我們熱心的黃姐姐,每當我們約她時,她再忙都會抽空給我們問問題,容忍我們一些無常識的說法,還為我們提了一些良好建議。這次上台報告,是我這些年來最滿意的,我們做得很開心,而且在報告前也隱隱猜到結果(其實我對結果並沒有那麼失望)。我們做了會讓自己開心的選擇並且不後悔,唯一可惜是黃姐姐沒有看。
唐經理跟陳小姐是最辛苦的兩位。因為參賽的我們有一堆的問題跟意外,美麗溫柔的她們總是耐心的聽,細聲的說,一直都為我們著想,真的很貼心!!
雖然我們最終與獎項無緣,但這忙碌的兩個月,讓我們知道一棟臺北公寓大樓到從無到有是怎麼發生的。最吃驚的是,本以為我們主打的單價已經高於當地的指標個案,卻發現自己仍舊過於保守,別人能創造遠高於世價兩倍,單價破百的天價,而建築系畢業的我們一心努力以設計契合自己所設的單價卻遠追不上那樣的高度。或許這就是不同系所眼界的不同吧。

文/E.M.N.P姜森鐘
經過了這次的比賽,感覺真的是收益良多,對建築系背景的我們來說,從入學以來設計一直都是我們最為注重的事情,不過藉著這短短的研習,可以大大瞭解出設計只是這環節中的一個部份,對我而言這次學到最為重要的因素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經濟,以經濟的角度來檢討建築空間的可行性以及效益,可謂非常貼近現實層面的操作,這也是我覺得外界與學界之間決定性的差異,在學校我們探討的是如何形塑出可議性的空間塑造及體驗,但在業界這個層面則是為了創造出更多的附加價值並塑造出空間產品的獨立性,其實一旦將經濟效益這個因素考量進來,我們可以做的設計選擇就會大大的受限,任何設計都可以執行,只是它的風險我們是否能夠承擔,對於住宅而言,我們需要的是好用、好住的空間,並一定要快速地去創新出新奇位置的空間模式,但是我覺得這樣的環境對於我們這些新鮮人而言也的確是個挑戰,人的生活習性是會變化的,居住空間也是如此,我想學會觀察和歸納是我們之後應該繼續去磨練的,如何在相同的成本和環境下創造出不同的價值和生活,也是未來我可以繼續為這塊領域所貢獻的。
另外一點令我大開眼界的是行銷部分,以前老師總會說80分的作品,可以用說的表現出100分的樣子,也能表現呈40分的樣子,行銷包裝真的是這樣,其實不只是建築界,其他3C產品等也無時無刻體現出這個道理,從道路上的大字廣告、到書面雜誌DM裡面都大有學問在,在延伸討論到行銷手法之前,我想我學到的就是同理心這件事,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會有興趣、會被吸引,他們需要什麼,我可以給他們什麼,如果這些都知道的話,那對於介紹自己以及空間都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佳的報酬。譬如最後的簡報,冠軍以及亞軍的簡報的確讓我覺得驚豔,我不認為我們的設計會輸給他們,但行銷包裝的確是我們欠缺的事物,也藉著這次研習的機會,了解到行銷手法的各種用意及目的,以及參與這個產業鏈所需要的人才領域真的非常廣泛,應該多多理解其他領域的人他們是如何思考和立場,才能幫助我們去做協調與整合,四個人這樣一起共事其實有就如同現在的大公司分工的縮影,總是會有意見分歧的時候、建築師所要負責的就是如何在這麼多的專業裡取的共識,不管事在研習時所見或是實際操作時亦是如此。
最後,不得不說這是一個認識自己缺點與改進的機會,我必須感謝我的組員們,有他們在,才能把這一系列的事情處理好,當我們實際操作時,才發現有那麼多是我們當時在課堂上沒有消化掉的,從不懂,到試著向其他專業者發問,我們彼此都有了各自的成長,我也很感謝組長適時地將每人的特長發揮其職,我想這一次收穫最多的非她莫屬吧;在完成自己份內的情況下還要檢查其他人的部分是否有問題,令人佩服。建築這一條路還很長,很長,我想,我仍然在尋求自己的答案,只是在這次精磚獎之中,我看見了找到自己目標的同學,慢慢地藉著這次機會一點一點去實踐他,最珍貴的不是的最終呈現,而是我們為了描繪出我們心中所認為的真實,踏出一次又一次的步伐,每一步嘗試,都是真誠,都是膽識。這一次的經驗,我想,已經逐漸形塑出我們對於建築的矜持與信念。

 
     
 
 
     
 
106 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289號12樓/02-2777-1355 轉 1305、1517、1506